2017年9月25日起,本市各大媒体陆续刊登由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报道组撰写的“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政治学第一教工支部为了学习方便,9月29日收齐了“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的材料,发至支部微信群,同时通知要求党员同志充分利用国庆假日时间,站在“四个意识”的高度,认真学习、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实际,撰写心得,然后提交至支部微信群,相互交流。
支部14位同志通过学习“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回望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的短暂岁月,再次切身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领袖风范,心潮澎拜,立足工作谈感受,都提交了学习心得,并充分开展了讨论。
通过重温“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同志们直接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科学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例如刘绍庭同志说:“关于上海城市精神,在2002年全市大讨论的基础上,2003年正式提炼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八个字。在2007年5月召开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代表中共第八届上海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新增了‘开明睿智’和‘大气谦和’的表述。我觉得,在习近平同志的主持下,将上海城市精神概括为这十六个字,是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应该具有的形象,尤其是‘开明睿智’要求上海人不因循守旧、锐意进取,把上海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在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础上建设成为国际科创中心、文化中心,而‘大气谦和’则是要求在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背景下有更为广阔的胸襟和更为理性的态度,在‘共同体’理念的导引下与海内外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在交流学习中,同志们普遍深深地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乐靖同志说道:“习近平在上海工作7个多月,先后三次前往瞻仰一大会址。习近平说,瞻仰中共一大和二大会址,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设得更美好。作为在上海工作的党员,我们将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第一部党章也诞生在上海,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光荣与骄傲,也意味着我们特殊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给每个学生,生动讲述建党故事,大力弘扬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学生心中,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
习近平同志对党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给大家再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修猛同志说到:“2007年3月24日,习近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公开活动,是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足见他对党的深厚情意和党的事业的责任心。细细观看珍贵历史资料后,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习近平履职上海市委书记不到一周,就‘倍感责任重大’,我在上海学习、工作三十三年,计1717多周,因为‘近乡情更怯’的缘故,却无意间忽略了这份责任!还好,学习‘习近平在上海’后,找觅到了这份一度忽略的责任。作为党员教师,教学科研当然是职责,而引领学生政治进步、心向共产党更是第一责任!因为在利益多样化、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学生有时会有迷惑,需要教师党员做好政治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更亲近党、更热爱党、更热爱党的事业!”。
支部其他同志如何明、刘兰华、刘一川、乐靖、于晶、王成伟、叶淑兰、张丽君、陶婧、卿文辉、戴宇辰等,结合“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分别从理念、工作风格、工作艺术、谈话语言风格、用词用典特点等方面交谈切身体会。
从上海看到全面,大家一致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更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执笔:何修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