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莹:本雅明的思维图式及其救赎政治

作者:2021/06/28 06:15


6月25日下午,由沙龙会s36网站大全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政治学系承办的“70周年校庆·2021年名家讲坛暨第34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法商北楼325举行。讲座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夏莹老师主讲,主题为“本雅明的思维图式及其救赎政治”。沙龙会s36网站大全哲学系教授姜宇辉老师主持本次讲座。还有逾40名观众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参加了本次讲座。



夏老师首先介绍了她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背景,并说明此次选择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作为核心文本,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该文本蕴含了本雅明的政治哲学思想,可以从中发现当代欧陆激进左翼的思维路向;另一方面,该文本内含着本雅明图像思维的形而上学,即一种运用图像把握世界的思维。夏老师接着区分了“建构性政治”与“颠覆性政治”的概念,认为前者关切最好的生活方式,试图以至善理念安置现实,后者则以摧毁政治类型为其取向,典型的如卢梭主义与毛主义。建构性政治也可称作被再现的政治(représenté)、阳性政治(le politique),而颠覆性政治则可称作直接展现(presenté)的政治、阴性政治(la politique)。夏老师由此引出了当代政治哲学中英美哲学与欧陆哲学这两种批判框架,认为据此可以从一个超出本雅明本人想象的政治哲学角度去解读本雅明,即将其安置于前述直接展现的分析框架之中,对《历史哲学论纲》做出一个溢出本雅明自身意愿的创造性生发。



在本雅明的视域中,意象(Denkbild思维图式)乃是指可以直接彰显理念的方式。具体而言,即:①表象的力量大于本质;②譬喻的力量大于象征。在这样一种思维图式中,本雅明试图将一种曾为康德发展又被压抑的“图式论”从确定性中拯救出来。借助德勒兹的思想资源,夏老师区分了表象化图式与特异性图式,为本雅明所推崇的是特异性图式而非表象化图式。表象化图式与被再现的政治一脉相承,只能扼制我们的想象力;特异性则类似于物理学中的黑洞、奇点,代表着无法被归类之物,是对经验世界的再创造。在这里,夏老师举了“鬼畜”的例子,认为其是特异性图式的典型表现:鬼畜即是一些表象化的图式以加速、拼接的方式展开其差异性重复,从而产生其原来所未曾具有的意义。可以说,图像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而本雅明是这一思维的鼻祖。

接下来,夏老师带领听众直面了本雅明对于思维图式的讨论。对于本雅明而言,救赎理念的方式有赖于他阐发的“星丛”概念。“理念与物的关系就如同星丛与群星之间的关系。这首先意味着:理念既不是物的概念也不是物的法则。它不是用来认识现象的,这也绝不会成为对理念是否存在的判断标准。毋宁说,现象对于理念的意义仅仅限于作为理念的概念元素。”这里谈及的“理念”虽然根本不同于它所理解的世界,但是并非独立于现象的实在。质言之,本雅明的问题在于如何用“一”的理念去把握繁杂的“多”,而其图式化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论述:在用“一”把握了“多”之后,仍需保留“多”的重要地位。进而,夏老师以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中“对弈的木偶”、“新天使”、“作为空间的时间”这三个图像为例,分析了这种图式化思维所蕴含的救赎性政治哲学,即让政治在当下直接呈现,从杂乱无章的历史经验中拯救出历史性的理念,打碎历史逻辑的叙事而为革命释放可能性的空间——这也就是讲座之初夏老师所说的阴性政治、直接展现的政治、颠覆性政治。



姜老师最后为听众回顾了本次讲座内容,认为夏老师在区分两种政治的概念后重新引入本雅明的思想,发掘出了蕴含于其文本中的图式化思维的线索。这种图式化思维可以让社会科学逃离自然科学,令其不再囿于抽象化的表达而是保留事物的具体性与丰富性,从而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把握“一”与“多”的关系。


文字 | 虞昊

图片 | 吴宗晏

编辑 | 吴宗晏


版权所有:沙龙会s36网站大全 - s36沙龙会体育在线入口 沪ICP备05003394
地址:东川路500号 200241 电话:86-21-62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