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时报丨杨建党:华侨义举与两次淞沪抗战

作者:2016/05/16 12:00

       广义地,淞沪抗战指抗日战争期间的1932年的“一•二八”与1937年的“八•一三”两次战役。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抗战时期救国会发起人之一的胡愈之在《保卫大上海》一文所指出:“在这次全国抗战中,上海显然居领导的地位。虽然在八一三以前,华北已有局部的抗战,可是真正的全国性的抗战,却是从八一三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胜利,是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海外华侨历来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海外华侨深知祖国的荣辱关系着他们的发展与命运,将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生存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于是爱国之观念与乎救国之主张,遂深切积极。”在两次淞沪抗战中,海外华侨与祖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做出显著贡献。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等将军在《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中》一文中曾指出: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人民群众对我军的热情支援,鼓舞和激励前线官兵舍身抗敌的决心和勇气,这是我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抵御全副现代化军队的关键所在。”

踊跃捐款

       抗战是持久战。在一定意义上,中日之间进行的是一场不对等的经济战争,有限与宝贵的财力资源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两次淞沪抗战,海外华侨慷慨解囊,誓作祖国的海外经济后盾。

     “一•二八”战役中,战事爆发后的第4天,十九路军便收到第一笔华侨捐款,其后华侨捐款源源而至。据统计,仅在该军收到的1068万元捐款中,海外华侨捐赠即占3/4。其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南洋侨领胡文虎海外经营永安堂药铺,誉为“‘万金油’大王”,是抗日战争中捐款最多的华侨之一。“一•二八”战役之初,胡文虎慨然宣传:“全面抗战之时,正吾人报国之日,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我胡文虎爱国观念不敢后人,愿竭尽努力,以尽华侨天职!”仅战事期间胡即捐款达万元之巨。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为之题词曰:“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祖国,仁术济人……本军在沪抗战,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美国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是美国华侨的主要聚居地,华侨捐款甚为积极,捐款达500万元。纽约一家中国餐馆按期月捐5000元。一般侨胞均月捐10%工资。其中,两位杂差月薪低廉,月薪不足100元,平时生活入不敷出,但战事爆发后仍按约汇回足额捐款。其爱国热情令人动容!旧金山唐人街华侨约定:凡有收入的成年人均捐1个月的薪金。芝加哥著名舞蹈明星刘科伦女士将通过义演筹得几千美元义款一分不剩地汇给十九路军,十九路军为表彰其义举派代表赠抗日纪念章数枚。

     “八•一三”战役中,为指导与推进海外华侨捐款等活动,东南亚地区先后成立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及暹罗华侨慈善筹赈会、缅甸华侨救灾总会、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等。其中,战事爆发后的第3天,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召集新加坡侨民大会,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并做出了每月捐款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为止的决定。华侨叶玉堆自动认捐10万元巨款。新加坡华侨的的爱国行动得到世界各地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纷纷通过一日捐、一月捐、棉花捐、游艺捐、劳军捐、演戏捐、卖花捐、“一碗饭”捐、劝售纪念章捐等形式踊跃捐款,到10月16日,捐款数目已达330余万元之巨。海外华侨踊跃捐款的另一种形式是积极购买公债。“八•一三”战役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发行过5亿元救国公债,而海外华侨就认购了其中的50%,并将其全部作为抗战捐款。

援助物资

       中国是穷国、弱国,战时物力、尤其军用物品等十分匮乏。为推动两次淞沪抗战,海外华侨积极援助物资,从而奠定祖国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二八”战役中,海外华侨捐献大量军用物资运抵上海。美国旧金山女侨胞组织针织团体赶织了大量绒衣寄赠抗日将士。十九路军以简陋装备抗击强暴日军,美国旧金山女侨胞组织针织团体赶织了大量绒衣寄赠抗日将士。美国和加拿大华侨华侨分别购买了15000顶与11000顶军用钢盔运回国内赠送抗日将士。越南华侨筹集了40余箱药品、衣物等,寄给十九路军与上海救济总会。十九路军飞机、汽车等十分缺乏,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发起捐献飞机运动,号召海外华侨献计救国。菲律宾华侨捐助了飞机15架,马尼拉粤侨工商联合会与马尼拉粤侨出入口帮工界联合捐赠了两辆当时先进的载货汽车。捐助了大量纱布、药品等。海外华侨的无私物质援助,对于军饷困难的十九路军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1934年,蔡廷锴将军在欧美、南洋等地考察时多次就海外华侨物资援助行为表示感谢。

     “八•一三”战役中,当时华侨的助物活动同样令人动容。时人描绘到:“名门富商巨贾,不吝家产;下层小贩劳工,尽倾血汗。”海外华侨通过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防毒面具、衣物、蚊帐、粮食、药品等方式,支援祖国抗战。南洋侨领胡文虎除捐赠了大量现金外,还立即电令香港永安堂分行经理,将捐献的大批纱布、药品速运到上海,经宋庆龄转交何香凝创办的救护队。9月,又购置数万筒纱布、7000多磅药棉、绒布8大匹,万金油精4大箱运往包括上海在内的抗日地区的救护团体。鉴于胡文虎的巨大贡献,国民政府中央赈灾委员会常务委员许世英于1938年8月24日专程拜访其并表示致谢。1941年2月,国民党政府首脑蒋介石、林森等电邀胡参加国民参政会。2月22日,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头版刊出“华侨巨子胡文虎抵渝”的标题文章,对胡的抗日义举进行了全面介绍。

救亡宣传

       两次淞沪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以多种形式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不可小觑作用。

      “一•二八”战役中,十九路军爱国将士英勇抵抗,取得不俗战绩。 广大海外华侨激于十九路军的抗日行动,莫不欢欣鼓舞、热血沸腾,纷纷向祖国拍发载着“遥听捷言,欣慰莫名”、“请坚持到底”、“誓为后盾”等词句的电文。越南华侨报纸《群报》刊出号外,用特大号标题“蔡廷锴大胜日军”报道了十九路军抗战消息,并在报社门前燃放爆竹。美洲华侨为表彰十九路军抗日业绩,特镌刻一块金匾赠予蔡廷锴,上书“精神救国”四个大字。各地侨领发挥了带头作用。新加坡侨领林义顺其时正在上海休养,战事第二日即抱病向新加坡发出10份电报,呼吁海外华侨奋起救国。民国元勋黄兴之女黄澄华侨居海外多年,慨然表示:“倘外侮日亟,余将为国服务,虽死不辞。”美洲侨领谭光中致函国民党政府:“倭寇吞满,据榆侵热,蚕食我国,不尽不止,望即尊重民决,集中人才,全国动员,决死抵抗,毋畏敌苟安,负亡国重罪,倘奋起抗战,全国民众,当实力相援。”美国侨领司徒美堂亲自率领华侨代表,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参加阵亡将士追悼会并敬献了花圈。澳洲侨领刘光福回国时结识蔡廷锴将军,被邀出任十九路军秘书,负责与西方国家交涉,广泛宣传中国军民抗日救国的民族精神,揭露日本法西斯主义暴行,激励了海内外中华儿女抵抗侵略的爱国热情。

     “八•一三”战役中,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海外华侨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演救亡剧、唱救亡歌、办救亡报、开救亡会,在海外团结数百万侨胞,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成为激励祖国人民坚持抗日的强大力量。其中,美国华侨唐宪才在旧金山创办了“金星公司电台”,每天以较长时间报道中国抗战最新消息,表达海外华侨团结、进步、抗日的心声,辅以娱乐专辑节目,深受海外华侨以及西方国际友人喜爱。《星洲日报》、《星岛日报》在海外华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两报为配合抗日宣传,及时向海外传递抗战信息,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主义的志气。其特开辟“侨讯”专栏,刊发了纪念“八•一三”战役的通讯报道等,成为动员海外华侨奋起的重要舆论阵地。

回国参战

      外侮日重,寇急祸深。祖国的命运极大地牵动着海外华侨的赤子之心。许多海外华侨不远万里,回国参战,与祖国各界人民保家卫国,拯救民族危亡,以自己的献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悲歌。

“一•二八”战役中,200多名华侨组成抗日义勇军开赴上海,组成华侨义勇军第一总队。华侨义勇军总部设于西门大吉路91号。华侨义勇军被编入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战斗于江湾、闸北和吴淞一代,浴血奋战,建立了不俗战绩,成为“各种义勇军之成绩最佳、最勇敢、最有功勋者”。国民党政府侨务委员会曾致电慰问华侨义勇军。除直接参战外,海外华侨还积极承担伤员救助、工事修筑、战地慰问等辅助性工作。仅1932年2月7日,约200名日本华侨搭乘由横滨出航的法国轮船回国服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急电国民党政府“准其离校回国从戎”。新加坡华侨开设救伤训练班,相关人员培训合格后即回国服务,参加受训者达2000多人。美国华侨黄毓沛、黄毓全两兄弟是千百万海外华侨杰出者。黄毓沛回国后中央第六航空队队长等。黄毓全回国后历任广东航空学校检验股股长、广东航空第一队分队长、中央第六航空队分队长等职。1932年2月5日,中国空军首次在上海真如空域对日作战。黄氏兄弟率队参战,先后击落日机数架。6日上午,黄毓全在返航虹桥过程中,掩护战友,奋起迎战,在激战中不幸殉国。牺牲时年仅28岁,新婚不足20天,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第一批华侨烈士之一。黄的壮举鼓舞人心、大张国志,获国民党政府通令褒奖并建碑纪念。1984年8月,广东台山县人民政府重修烈士纪念碑,碑文记录了黄毓全烈士为“航空救国”而建树的丰功伟绩,高度评价其“为我国空军抗御外侮捐躯第一人,为国人所崇敬”。

     “八•一三”战役中,海外华侨,特别是其中的热血青年,纷纷回国到前线参战,有的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缅甸“华侨救国义勇军”由160多人组成,转战各地,战功卓越,其大部分队员在淞沪抗战与其后长沙三次会战中为国捐躯。新加坡“华侨决死队”16名队员,在淞沪会战中仅1人幸存。

海外华侨在两次淞沪抗战史上下了悲壮而又自豪的一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海外华侨在淞沪抗战中的光荣历史,就是要铭记过去、警示未来,这对于我们新时期维护和发展世界和平、稳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系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员)

政治学系

2015年9月7日

版权所有:沙龙会s36网站大全 - s36沙龙会体育在线入口 沪ICP备05003394
地址:东川路500号 200241 电话:86-21-62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