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欧盟地区政策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华东师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臧术美副研究员始终在这一领域耕耘,而对此的主要积累则集中体现在她所著的、由时事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的专著《欧盟地区政策研究:改革、效应与治理》之中。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欧盟地区政策。欧盟地区政策(欧盟区域政策,Regional policy),也被称为欧盟凝聚政策(Cohesion policy),在欧盟政策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将围绕三个关键词——“改革”、“效应”与“多层级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展开研究。
为什么选择欧盟地区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作者给出三个理由:第一,欧盟地区政策的宗旨是减小欧盟内部地区间差距,提升欧盟经济、社会与地域凝聚力。这一目标与欧洲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欧盟地区政策是实现欧洲一体化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政策;第二,欧盟地区政策在欧盟预算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欧盟基金投入最多的两个政策之一(另一个是共同农业政策),是欧盟最主要的投资工具,是推动不同部门政策之间协调统一,共同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 Economic, social and territorial cohesion)的重要跨部门政策;第三,欧盟地区政策在“多层级治理”方面具有典型性,对研究欧盟治理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Problématique):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趋势、成效和未来是怎样的?本书旨在以欧盟地区政策作为案例和载体,通过考察该政策的演变、效应与治理模式,来考察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规律、运行机制、成效与未来。
臧术美副研究员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研究起始于她攻读博士阶段,作为沙龙会s36网站大全与法国高师集团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法国3年多的留学生涯不仅让她收获了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法学博士学位之外的法国里昂高师人文地理学博士,也从此将欧盟地区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
臧术美副研究员的博士论文《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同时有法语版《La politique régionale européenne: réformes, impacts et exemplarité》,thèse,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France, 2009)是国内较早在该领域的研究。改论文认为,欧盟地区政策是欧盟政策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对该政策的研究,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欧洲一体化的困境与未来的重要切入口。本文对欧盟地区政策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展开:改革与效应。随着欧盟(欧共体)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竞争的加剧,从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立开始,欧盟地区政策先后经历了1988年、1999年、2004-2006年等多次重要改革,并逐步确立起完善成熟的政策体系。欧盟地区政策改革呈现出几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凝聚力”与“竞争力”双重目标强化趋势;程序的不断简化;欧盟、国家、地区等不同层级间“合作”不断加强,各自职权也进一步明晰,等等。
欧盟地区政策的“效应”研究主要分为三个纬度:一是经济与社会效应,二是地域和空间效应,三是制度效应。从经济、社会和地域效应看,欧盟机构本身对欧盟地区政策的评估,以及经济学家借用新古典经济学、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的评估,都没有得出足够乐观的结论。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欧盟地区政策效应评估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地域化”和“空间化”趋势,这一趋势也同样反映在欧盟建设整个过程中。总体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欧盟国家间的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而国家内部地区间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欧盟地区政策的功效。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欧盟地区差距或许会更加严峻。此外,欧盟地区政策的“制度效应”主要表现在欧盟推动下的成员国“地区化”进程中。以波兰为例的中东欧国家“地区化”进程的“失败”,说明没有统一的“欧洲化”的“模板”,欧盟应该尽可能的尊重各国的“多样性”,实现“多样性中的统一”。与此同时,欧洲“地区化”进程所遭遇的困难也让我们思考“地区”层级的相对地位问题,而“多层级治理”的模式关注不同等级之间资源的共享而非竞争,能够对此做出较为合理的诠释。最后,欧盟地区政策对中国地区发展有着一定的“启发性思考”和“可能性借鉴”:兼顾公平与效率,简化程序,加强各层级合作,通过“分权化”使职权明晰,加强监管,改变法律和制度“缺位”等等。
此后臧术美副研究员的一系列相关研究都颇受关注。
在《中东欧“地区化”进程的动因分析——以波兰为例》一文中,她将欧盟地区政策视角运用于中东欧问题,认为,欧洲地区化进程分别从20世纪80和90年代在西欧和中东欧开始。西欧国家地区化进程受到全球化和欧盟的推动。以波兰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地区化进程,除了受全球化推动之外,还受苏联解体后国家内部民主化、现代化改革需求以及地方政府联合等因素的推动。欧盟通过地区政策的运行对推动中东欧国家地区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但该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
而在《欧盟地区政策的改革及发展趋势——以欧盟历次扩大为背景》一文中,她又在欧盟扩大的背景下研究此问题,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地区政策先后经历了4次大的“改革”,而每一次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欧盟(欧共体)“扩大”的影响。作者用图表将这种“改革”与“扩大”之间的内在关联做了展示。
在《欧盟地区政策改革的特点与趋势》一文中,她提出欧盟地区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改革。欧盟地区政策改革过程中体现出几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凝聚力和竞争力目标的双重强化趋势,程序的简化,以及不同层级之间“伙伴关系”的加强与职权的明晰、“分权化”等。
此后在《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研究》一文中,她的研究表明,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欧盟官方和学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欧盟地区政策有效缩小了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整体层面地区(打破成员国界限,以NUTS为标准所形成的“地区”)间的趋同,但并未有效遏制成员国内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欧盟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欧盟官方与学者的结论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诸如其各自重点关注的层级并不相同,评估所使用的理论模型也有所差异。各界对欧盟地区政策效应的评估有待进一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臧术美副研究员还将“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关系置于欧盟地区政策研究视角下考察,在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地方合作——一种多层级合作机制探析》中,她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地方合作的进一步推动,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中欧多层级合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从长远来看,地方层面的合作会产生外溢效应,有助于推动高层国家双边和多边的政治互信、外交合作。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合作将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层级合作模式。中国与中东欧地方合作呈现出多样性,体量较大和较发达的国家与城市目前呈现出较大的地方合作需求。目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形式有(首都)市长论坛、中欧班列、各行业协调机制、‘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等多个平台,且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各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与提升。鉴于对象、层级、内容、形式、背景等各方面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重合性,中国与欧盟地区政策合作的现有机制和成果(比如国际城镇项目),可以同中国与中东欧地方合作机制整合起来。一带一路的开展,在顺应和推动全球化、借力地区化和分权化力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那些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地方化(本土化)力量,认真对待和尊重各国以及地方各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敏感性,因地制宜,从长计议,实现共赢。
10余年的研究最终凝聚在这本专著《欧盟地区政策研究:改革、效应与治理》之中,值得大家关注。
臧术美
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法国里昂高师人文地理学博士,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法学博士。法国里昂高师客座教授。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上海欧洲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欧盟地区(区域)政策、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地中海联盟移民与欧洲多元文化主义、中东欧和法国等。已发表CSSCI期刊论文十余篇,专著1部,合著6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中国——中东欧研究基金会项目多项,横向课题多项,沙龙会s36网站大全与法国里昂高师合作的JORISS项目1项。
编辑 | 吴宗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