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由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研室主办的“稷下”读书会在法商北楼329教室举行。此次读书会由杨一帆老师主持,由国际政治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潘林微、荆恬、包敬朝三位同学,以及2021级硕士研究生柴胜男、张竞文同学对《全球秩序与全球治理》一书内容做阅读分享报告。
柴同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由于我们处在一个资本主义全球化、全球安全动态和以一个单一霸权大国为轴心的全球政治体系中,并且大家都有动力去制定和推行全球世界主义伦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同地区和地区层面上的实践和分析都已经更为坚实的被确立为全球政治秩序的构成要素。简单来说就面对目前的国际社会趋势,怎么样的选择才更有利于全球治理。是地区主义还是帝国主义呢?柴同学从地区主义的五种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地区化、地区觉悟和身份、国家间合作、国家主导一体化、地区巩固。接着从五个方面分享了帝国衰落的原因:第一,军事力量的效用降低。第二,反抗外国统治。第三,关乎帝国核心的实力政治。第四,国际社会核心地区的变迁在营造法律和规范氛围中也发挥了作用。第五,反对者和潜在挑战者的问题。
张同学则关注书中民族主义和身份政治的相关内容,尤其对民族自决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民族自决在国际中困境,结合书中内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荆同学与潘同学则对民族自决的五个措施进行了分享:第一,限制可以应用自决的“单位”的范围。民族自决在不同时期被应用于不同的政治实体,从欧洲帝国到处于欧洲殖民统治下的民族,再到被异族统治的民族,每一种情况下,法律都会适时改变,但也相应地缺乏连贯性。第二,已经确立领土范围的民族应当享有某种一次性选择权,这就意味着历史上的旧有边界得以保留,在去殖民化浪潮中,诸多非洲国家被殖民者人为划定的国界被保留至今。另外一个案例是南斯拉夫,组成南斯拉夫的共和国的边界维持不变,个人认为这或许为其之后的分裂埋下隐患。第三,区分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第四,通过拆分主权来减少问题,促进不同形式的多层次治理,将国家的责任分配给不同的权力部门,因而人民会把对国家的忠诚转移到其他领域。第五,通过促进不同形式的政治自决,尤其是在人权和民主领域来减少问题的发生,连带主义提出国家可通过制定对内的替代性框架,减少对外自决和重新划界的需求,但是对内与对外自决的相互转换并非易事,少数族群权力与政治、人权捆绑在一起,造就了某种紧张关系。
接着包同学分享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两个思考:问题一:在国家治理的深化中,作者提到国际仲裁法庭、跨政府管制等,芬尼莫尔的《为世界定规则》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一个详细的阐述,从议程设置到正当性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是问题在于这些规范对于大国的约束力如何?比如美国退出各种机制。此外,在紧密程度极高的欧盟内部,在遇到此次疫情时,各国并没有展现出高度的协同能力,国际社会仿佛只有在低政治领域且例行运行中可以维持,老师您认为在类似于疫情这种事件反复出现之后,欧盟是会进一步提高协同程度,还是像现在一样,一遇到紧急事态或者触及高政治领域,各国还是优先考虑本国?
问题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体、各种议题与进程越来越多,姑且算是打破了国际秩序中国家的垄断地位,但国家之间的协定,国家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协定,都没有经过社会中个人的授意,而且甚至有些决定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但决定只是在代理人之间产生的,这仿佛更加强化了代理人的作用。
杨老师在点评环节中分别对各位同学分享的内容做了相关回顾与讨论,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对分享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字 | 包敬朝
图片 | 包敬朝
编辑 | 吴宗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