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回顾 | 新文科背景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暨政治学跨学科发展前沿论坛

作者:2021/11/08 01:54

开幕式与主题发言



11月6日,由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暨政治学跨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在沙龙会s36网站大全闵行校区教师之家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就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新时代政治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政治学跨学科发展的前景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达成了普遍共识。



论坛开幕式由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教授主持。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政治学系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




随后,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教务处副处长周先荣教授作为致辞人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了学校新文科建设、卓越育人的情况,并代表教务处感谢和欢迎与会专家。




主题发言阶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前副校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朱光磊教授以“关于政治学本科专业建设几个技术性问题的看法”为题首先发言。他概括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培养方案中涉及“史”的课程偏多,比较政治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选修课的设置过于分散,政治学二级学科间的整合不够等。朱老师鼓励与会者向老一辈政治学者学习,为新时代政治学的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天津师范大学是我国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镇。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佟德志教授以《西方政治思想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介绍了“四位一体的新政治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他倡导科研与教学结合,强调一流课程建设应该以教学为本,科研为基。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以“当代中国政治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为主题,鼓励政治学人要构建政治学原创概念、整合多元方法、推进多学科交叉、拓展学术研究的国际视野。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明军教授以“依法领导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逻辑”为题,深入阐释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依法领导的涵义与特征、依法领导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以及依法领导实现的路径。



在论坛第二阶段“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中,专业点责任教授张振华担任主持。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政治学科的发展与中国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国,发展政治学科的情景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过去,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介绍、翻译、吸收和消化国外的概念与理论,到了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我们进行知识重构,进行理论创造提供了机遇。



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委党校胡伟教授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政治学本科教育。目前的政治学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工具理性,成了不讲“人性”的政治学。在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的本科教育应该更多强调价值关怀。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提出要抓住“百年变局”的机遇,以全球作为方法,以当下作为立场,在“变与常”的叠加中寻找路径,在破除三个“中心论”中确定自我。

张振华老师在主持中还补充道,教育部计划分三年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目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两批建设名单。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的高校已经有二十多家。这其中,既有综合性高校(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也有政法类高校(如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还有师范类高校(如沙龙会s36网站大全、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这些高校各有特征,建设的思路和重点也有所不同。



最后,华中师范大学的袁方成教授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科在建设学园模式与培养拔尖人才方面的探索。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安成日教授主张因地制宜开展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开拓专业发展的新思路。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的杨友孙教授介绍了所在高校政治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分论坛

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11月6日下午,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暨政治学跨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分论坛“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成功在教师之家举行。作为沙龙会s36网站大全70周年校庆的纪念活动,本次论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开拓了学术视野。论坛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彭勃教授主持。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关系学院陈尧教授首先从政策治理和法律治理的逻辑关系出发,通过探讨政策治理和法律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指出复合政策和法律的双重治理将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紧跟教授围绕如何以党建引领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活力为核心问题发言。通过分析政治统合式党建的兴起及其成效,他认为政治统合式社会组织党建面临公共性缺失、专业化能力不足、现代化治理不够完善等挑战。为此,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既需要重塑社会秩序又需要激发社会活力。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陈毅教授从政党与社会互嵌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变迁二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使命型、学习型和调适型政党根据社会组织运作政党权力的方式,提出了有效处理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四重维度。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朝利以如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为视角,通过区分反腐的两种伦理及其逻辑关系,讨论了两种伦理下的政治后果。上海市委党校胡伟教授就第一阶段的讨论做了精彩而又深刻的点评。



第二阶段由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军教授主持。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维德教授基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结构新内涵、新主体的分析和认识,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时代功能及其与“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关系,以及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略。他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建构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和实现民族复兴进程的历史演进与历史必然,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西南政法大学周振超教授认为未能理顺条块关系是造成基层政府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通过分析如何将条条属事责任与块块属地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构建条块协作互嵌的治理模式,以便优化政府基层政府过程,从机制上减轻基层负担。



彭勃教授以“新形势下中国治理风格的发展变化”为主题进行了汇报。通过分析新时代对国家治理的冲击与影响,他指出随着新时代科层化治理有效性的不断提高,运动式治理将会越来越少。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如何在保留传统治理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治理模式是“中国之治”的关注焦点。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志明教授通过理解和剖析国家治理,以及治理与信息的逻辑关系,认为信息是国家治理的神经,也是透视国家治理活动的重要线索。信息数据可以促进更为细致、精准、理性、看得见和可计算的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信息可在政治活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政策层面、治理层面以及个体层面开展有意义和价值的探索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吕同舟副教授认为作为国家治理机制的党政联合发文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属性在法律实践中存在模糊。关于“党的领导”的认知和理解,应当在国家治理的视角下,讨论党政联合发文如何进一步规范化的问题。《学术月刊》编审王胜强对第二阶段的发言讨论做了点评。





分论坛

国家建构与中国政治经济


11月6日下午,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暨政治学跨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分论坛“国家建构与中国政治经济”在教师之家成功召开。作为沙龙会s36网站大全70周年校庆的纪念活动,本次论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开拓了学术视野。论坛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张振华教授主持。会上,复旦大学陈周旺教授从“游击队作为一个与国家相对的实体,如何去做研究”的设问开场,做了以“与民族国家作战:比较视野下的游击队研究”为题的分享。接着,北京大学张长东教授以农业税前后村干部的收入较村民的收入优势为切入点,提出税收与国家建构的悖论,并以此为问题缘起,分享了其对取消农业税前后农村政权的比较研究成果。随后,华中师范大学袁方成教授以生态环境治理为讨论场域,分析了冲突性目标的治理机制,提出了达标锦标赛的概念,即地方政府往往在规避问责和避免负评的底线之下,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来发展经济。华东政法大学李月军教授谈了他对政治学交叉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1.政治学交叉学科研究、教学需要更注重事实基础;2.要培养用复杂的思维去考虑复杂问题的能力;3.要加强学术界和现实领域之间的交流。最后,吉林大学张力伟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政治学理论跨学科创新方面的探索:风险政治学,即以政治学的思维来观察风险,从宏观的制度层面分析遏制风险的思路,关注风险制度系统。风险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如何应对风险。本阶段由上海政法学院杨友孙教授评议,几位发言老师就评议内容与提问做了简单回应。



第二阶段由袁方成教授主持,李月军教授评议。张振华教授首先以发展型国家概念为核心,梳理了“将国家带回来”与政治经济研究转型的相关理论。接着,南开大学贾义猛教授梳理了日本政治研究的基本脉络,其认为1982年约翰逊了提出的发展型国家理论是在日本政治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唯一概念,让日本政治研究从理论追随者成为理论生产者。随后,华南理工大学文宏教授从新冠疫情中的现象入手,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社会属性,并提出要从人的角度,回应危机情境下的社会需求。最后,复旦大学沈煌南老师以要素禀赋结构,产权变革和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为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资本密集型企业不适宜产权私有化,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适宜产权私有化,而介于两者之中的适宜混合所有制改革。



张振华教授在最后对各位与会专家的支持与扎实的分享表示诚挚感谢,基于此次会议专家们对政治学科发展的不足与可能面临的挑战都达成了一些共识。他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交流与分享的机会,期待下次相聚。



分论坛

新文科背景下政治传播跨学科人才培养



11月6日下午,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暨政治学跨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分论坛“新文科背景下政治传播跨学科人才培养”在教师之家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此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次会议由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副主任于晶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首先由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郑亚楠教授发言分享。受疫情影响,郑老师未能亲临现场,但她仍然通过线上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她认为,伴随中国与世界的不断接轨和媒介生态的剧烈改变,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亟需探讨的“时代命题”。为此,我们必须要秉持科学的改革观,在战略与实践的层面上去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给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案”。



接着,来自沙龙会s36网站大全传播学院的陈红梅教授指出,高校在注重跨学科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新闻学科自身核心素质的培养。她向与会的各位老师分享了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部分优秀经验,认为高校应该通过改革新闻学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出“左手是记者,右手是学者”的优秀学生。



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王迪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复旦新闻学院“2+X”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她还向各位老师分享了自身所梳理与总结的经验教训,展望了未来文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对于复旦新闻学院这种“通专融合”的培养体系,与会老师纷纷表示了赞赏与认同。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赵高辉教授则强调了县级融媒体在政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他认为,县级融媒体既是“研究案例”,又是“教学场景”,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术思维到批判性思维的现实窗口。他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并利用好县级融媒体,使其在政治传播人才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沙龙会s36网站大全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副教授围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四个问题”,向各位老师介绍了沙龙会s36网站大全传播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成果。同时,他也梳理并反思了目前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给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最后,沙龙会s36网站大全政治学系研究员王帆分享了他在设计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思考。他认为,新文科下政治传播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共同努力的过程。至此,本次分论坛在热烈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文字 | 史国栋 陈彧 童水英 于晨

图片 | 吴宗晏 孙凌霄

制图 | 吴宗晏

编辑 | 吴宗晏


版权所有:沙龙会s36网站大全 - s36沙龙会体育在线入口 沪ICP备05003394
地址:东川路500号 200241 电话:86-21-62233333